霍桑效应

说明

霍桑效应或称霍索恩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此概念。

霍桑效应又被称作为“被试效应、霍索恩效应”、所谓“被试效应”是指“由于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认知及态度而产生的实验偏差”。

简单来说,霍桑效应就是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

霍桑是20世纪20年代位于美国芝加哥城郊外的一家工厂。它的设备先进、福利优越,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效率一直很低下。

为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以及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美国科学院专门组织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期间,随着车间照明、工间休息等工作条件的逐步变化,工人的生产率不是像研究假设所描述的那样减低,反而是稳步提高。然而,致使生产率提高的真正原因是参加实验的工人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一种参与感,觉得受到了重视,因而加倍努力地工作促使生产效率上升。

基于霍桑效应的心理暗示可以治疗抑郁、自皁、紧张等各种心理疾病,霍桑效应在企业管理应用和领导行为上也卓有成效。

参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jovi,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goodux.cn/archives/1184

(0)
jovijovi
上一篇 2022年4月27日 下午11:16
下一篇 2022年4月27日 下午11: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